首先,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这是大学的常态了,只有探索。
就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庖丁解牛出自《养生主》,有学者说老子是圣人的养生学,庄子是士人的养生学,那么,古代士人面对出处隐仕,自然就有了许多的处置应对。一般情况之下,我们的理解都是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要顺应牛理,踌躇满志,通俗的解读总也有一些志得意满的味道在里边。从全篇来看,讲的也是顺应。但是我觉得还是看郭象庄子为妙,重点不是“我”,重点是“刀”,以刀喻人,善刀是善养我的自然真性;重点不是顺应天理,方便解牛,重点是顺应天性,保全天性。顺应是处置方法,保真是人生目的。
庖丁解牛是关注庖丁,以无厚入有间是关注刀。说实在的,强调顺理,总还有一些功名心、争胜心,庄子愿曳尾涂中,最好还是不要以无厚入有间。我的理解有借鉴于神秀慧能之处。其余,君自择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