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出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背景。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围绕立德树人设计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并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这为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制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二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8年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8%,比2012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2%,比2012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但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以破解和应对。
三是面临多维改革同步推进的新任务。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普及攻坚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实现有质量的普及;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要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确保各项改革能够有效衔接、协同推进。